湖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位于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她不仅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曾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专业学位授权,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4600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5名,“千人计划”23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9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7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0600余人,研究生13000余人。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历经千年沧桑的湖南大学,将继承和发扬岳麓书院优秀的教育和文化传统,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改革创新,强化特色,为创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
001 土木工程(理工农医类)
002 历史学(文史类)
003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理工农医类)
004 工程管理(理工农医类)
005 建筑学(理工农医类)(5年)
006 城乡规划(理工农医类)(5年)
007 风景园林(理工农医类)(5年)
008 环境工程(理工农医类)
009 环境科学(理工农医类)
01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工农医类)
011 车辆工程(理工农医类)
012 能源与动力工程(理工农医类)
013 工业工程(理工农医类)
014 工业设计(理工农医类)
015 工商管理(文理兼类)
016 市场营销(文理兼类)
017 电子商务(理工农医类)
018 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农医类)
019 计算器科学与技术(理工农医类)
020 通信工程(理工农医类)
021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理工农医类)
022 智能科学与技术(理工农医类)
023 化学(理工农医类)
024 化学工程与工艺(理工农医类)
025 应用化学(理工农医类)
026 数学类(理工农医类)
027 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工农医类)
02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工农医类)
029 应用物理学(理工农医类)
030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工农医类)
031 工程力学(理工农医类)
032 英语(文理兼类)
033 日语(文理兼类)
034 会计学(理工农医类)
035 财务管理(理工农医类)
036 财政学(文理兼类)
03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工农医类)
038 金融学(含金融工程)(文理兼类)
039 保险学(文理兼类)
040 统计学(理工农医类)
041 法学(文理兼类)
042 软件工程(理工农医类)
043 数字媒体技术(理工农医类)
044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理兼类)
045 经济学(文理兼类)
046 汉语言文学(文史类)
047 行政管理(文理兼类)
048 政治学与行政学(文史类)
049 生物技术(理工农医类)
050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工农医类)
05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工农医类)
052 自动化(理工农医类)
053 电子信息工程(理工农医类)
054 物联网工程(理工农医类)
055 广告学(文理兼类)
056 新闻学(文理兼类)
057 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理工农医类)
058 统计经济学(理工农医类)
059 生物医学工程(理工农医类)